甘付一生为科教 杏坛深处留芳华——追忆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丁永生教授

发布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17-09-16浏览次数:4169

   2017729日,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丁永生教授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惋惜哀痛。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深切缅怀丁永生教授,弘扬他崇尚学术、关爱后学、追求卓越的精神。怀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丁永生教授)

笃志科研 治学情深

丁永生教授对工作高度投入、认真负责、充满激情和责任感。工作上只要有需要,他总是忘我地全力以赴。即使在酷热难当的暑假,丁教授的工作丝毫也没有“降温”。他对学术科研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不仅超越了对家人的爱,更是融入了他奋斗不已的一生。

729日,信息学院李丹美老师得知丁老师突然离世的消息,直发懵。这个实验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教授,怎么就突然走了呢?他怎么离得开热爱的控制学科?怎么舍得下敬他爱他的老师和学生?

虽然丁永生教授的生命匆匆定格在了50岁,但他身后留下的是一行睿智勤勉、奋力拼搏的足迹,令人敬佩。谈及学术出生,丁永生在硕士阶段即提前攻博,作为学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于1994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求学。在美学成后,义无反顾地回国投身母校控制学科建设,近二十年来身心皆付于此。199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永生教授的办公室里放着各类随身衣物以便出差,周末的实验室里也常有他的身影。在他的案头总摆放着学科前沿资料和学者信息,学术探索无止境,丁老师明白这个道理,更容不得半点松懈。或许正是这勤奋的习惯和孜孜以求的学术态度,让他很快成为国内智能计算和控制领域的知名专家、控制学科年轻的佼佼者。

(丁永生教授(右一)陪同Miroslav Krstic顾问教授参观实验室)

在他热爱的控制学科,丁永生教授始终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和思考不断探索。21世纪初他就以“智能系统和网络智能”为自己的课题组命名,大胆预判学科发展方向,带领团队攻坚智能穿戴、DNA计算机、石墨烯柔性传感器等现在看来依旧挺火的研究方向,申请并获得了多项国内授权专利。

有人这样评价丁教授:“眼中无学科,心中有智能”。作为学校的控制学科带头人,他坚持做原创性研究,从不“跟随跑”。在以生物网络为背景的控制算法等典型的医工结合科研领域,丁永生是沪上首屈一指的大专家。他十分注重学科交叉,善于发现并借鉴医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的新发现新成果,将之用于控制学研究。人体是最完美的系统,早在十多年前,丁永生教授就将人体的内分泌、神经和免疫三大系统用于控制学科研究,相关经典文献一直被高频次引用。在这些高水平成果的背后,浸润了他和团队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和汗水。

今年6月底,东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上榜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名,电力电子工程位列全球排名400名。在这成果的背后,凝结着丁永生教授和学院师生付出的热爱、心血与努力。

倾心育才 润物无声

每个人心中都有恩师情结,丁永生则把这份情结植根在了许多学子的心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他常对学生说的话。言教不如身教,丁老师以身垂范,在学生心田留下了一棵引领春风的“永生树”。

20161016日实验室迎新丁永生教授(中)和学生们在一起)

丁永生老师的第一位博士生皋磊听到噩耗后,第一时间发博文追忆恩师。毕业后尽管皋磊未选择留校,丁老师依然关注着他的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皋磊一度失业,是丁老师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今年得知皋磊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后,丁老师第一时间祝贺学生并与之讨论论文细节,准备进一步做些研究。而今工作已来不及细说,师恩从此难报。

在顾全博士眼里,祖籍安徽的丁老师就像徽墨,“坚如玉,嗅来馨,研无声,点如漆”。2008年,丁永生教授担任“遗传与进化计算国际峰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很多资料和稿件要他及时处理。当顾全请教高效工作的诀窍时,丁老师笑答:“没什么捷径,既然我们是研究信息的,就要像计算机一样具备并行计算的能力。”同时担任杂志编委、客座主编等数十个学界职务的丁永生,即使面对铺天盖地的工作,总能在轻点鼠标间将工作条理梳理停当。

博士生华一村后来才知道,做丁永生老师的学生有多幸运。当院长后的丁老师工作越加忙碌了,但她记得每次课题组组会老师都会准时参加,为同学们的研究工作指点迷津。爱生如子的丁老师,除了学术上的全心指导,生活上也处处为学生着想。他会叫来组里快结婚的学生,像父亲对女儿一般说上几句叮咛的话;他也会像朋友一样,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让大家少走弯路。

 “丁老师总是想让团队和平台更好,让每个人更好,而不是自己更好。”回母校入职不久的王彤博士忆起恩师满是感慨。大到学院的发展规划、楼宇的空间布局,小到学生的论文选题、婚姻家庭,丁老师无论多忙都会全身心地投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在课题组与丁老师共事十多年的郝矿荣教授说,这个暑假组里的博士生一个都没回家,大家主动留在实验室工作。“我知道,他们是想让丁老师知道,在离开他的日子,学生一个都没有放松下来。”说到这郝老师的眼圈倏地红了。她知道也深信,丁老师的学识和品格带给学生们的影响已远远大过学业本身,而是触及了他们的内心。

知心又知底的“当家人”

开学了,在清晨7点前的食堂,在通往行政楼的小路,在2号学院楼……再看不到丁永生教授的身影,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但过去很多年,他一直陪伴指引着很多人。

信息学院那么多间实验室、研究室、办公室,丁永生院长这个当家人对每个房间有哪些老师和学生、在做哪些实验或研究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他对学院各方面的“家底”都做足了功课。院务会上,丁院长常常没等分管副院长查实好信息,就将数据脱口而出。同事们感叹“丁老师记忆力好!”其实大家心里明白,这个当院长的时刻关注着学院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看在眼里,都记在了心里。

(丁永生院长(右)陪同中国工程院桂卫华院士参观)

身为院长,丁永生在做决策时总能既考虑学院发展,又考虑老师实际情况,使学院成为一个奋发向上、和谐友爱的大家庭。信息学院王直杰副院长回忆说,学院制定“十三五”规划,要重新确定学科研究方向,丁院长首先摸排掌握每个老师的情况。他说,学科研究方向除了考虑国家和上海的战略需求,考虑学院传统优势领域,更重要的是确保每个老师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实事求是。最终确定的方向既有前瞻性,又体现学院特色,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每位老师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和谐发展。

在学院,很多老师工作上一遇到难事,都愿意找丁院长去说说,因为大家觉得他知心又知底。

去年刚访学回来的刘华山老师担任电气电子工程系主任,面对业务交接、办公场地和实验室落实、教学科研工作过渡等方面的复杂工作,经验不足的他心里犯了难。他找到丁院长倾诉了顾虑和想法。丁永生边分析情况,边传授经验,还鼓励他大胆实践自己的设想。刘华山老师觉得,丁院长像和蔼的老师,又像是交心的朋友。

信息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尚建华还记得,两年前新上任的自己,看着综合实验楼搬迁通知时所感到的压力。中心实验设备种类数量,搬迁不能影响常规教学。丁永生院长听完尚老师的汇报后,立即梳理思路,很快提出具体实施建议。当得知尚老师和同事们常在下班后做方案,丁院长还专门前去慰问,给大伙儿鼓劲。“想做事情的人不仅会辛苦,还会遭遇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委屈。但要相信自己,等到事情做成的那一刻,你们不会后悔自己付出的坚持和努力。”丁永生院长的话,尚建华至今都记得。

在丁永生院长身边工作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同事无私深厚的爱,这是无形却有力的精神支柱,让老师们在面对困难时,能汲取到宝贵的精神力量。

丁永生教授虽然匆匆离开了我们,但他胸怀国家、心系学校的情怀,执着奉献、追求创新的境界,诲人不倦、育人育心的品格,淡泊名利、潜心科研的风范,将激励东华人继续前进,为学校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撰写:孙庆华   美编:叶玉婷   责编:王宇)




相关链接:


勤勤恳恳为学,踏踏实实做人——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丁永生教授http://web.dhu.edu.cn/djzl/74/ce/c6644a95438/page.htm

丁永生教授专访

http://blog.renren.com/share/248131979/3498662253

徽墨人生——恩师丁永生印象

http://donghuabao.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182091

甘付一生为科教 杏坛深处留芳华——追忆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_搜狐

http://www.sohu.com/a/191035025_407298

纪念我的导师丁永生先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471-1068712.html

缅怀恩师--丁永生教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58997-1074330.html

科学网—英年早逝,痛哉惜哉! - 顾伯洪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84&do=blog&id=1068713

丁永生,以毕生心血,铸信院辉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I0NTMyMg==&mid=2650305972&idx=1&sn=0a5420e028729c18d309ff980034f837&open_source=weibo_search

东华大学优秀科学家事迹之丁永生教授

http://web.dhu.edu.cn/xfjs/8a/e1/c4733a35553/page.htmhttp://web.dhu.edu.cn/xfjs/8a/e1/c4733a35553/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