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田野随记

发布时间:2021-05-18浏览次数:342

隆林各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交界处,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曾有学者将滇黔桂交界地区的多民族结构比喻成“米花团”,认为在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下,各民族间历经不断吸收、演化与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为今天的多民族格局。[1]在“米花团”的结构下,身处隆林的任一民族群体,其自身的民族文化都潜移默化地受到相邻民族的影响,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相邻的民族。

我们三次前往隆林,试图考察在文化多样性视域下,当地少数民族群体在服饰装扮上的演绎和发展。2018年我们第一次来到隆林进行少数民族服饰的考察,重点以当地赶场、家庭采集为观察点;2019年、2021年我们分别参与了当地苗族的“跳坡节”和壮族的“三月三”,身处热闹的节日情境,再一次感受异彩纷呈、花样百出的装扮形象,体会隆林各民族、各支系间服饰的符号互动交流、服饰的革新和创造力。本篇随记将以赶场和节日两部分,简单与大家分享田野之所见。


赶场篇

2018年6月初,我们来到隆林,此行的第一站是隆林德峨镇。德峨镇位于隆林县南部,距县城40公里。行车途经常么乡,一路上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饰的苗族亚支系“偏苗”(为当地他称,其自称为“Hmoob Sua”(蒙夏)),据雷雨编述的《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称:“偏苗一称偏头苗,盖以其妇女结髻于头之右偏得名也。髻上插小木梳。”[2]这一历史中所记录的装扮形象在现代社会已不复存在,只偶尔看到一两个老年妇人在头饰的绷带中插上一把木梳。另外,现代面料的加入也使得隆林偏苗支系的服饰呈现出变化丰富、翻新最快,时代性和流行性兼备的特征,即便不同年龄的女性穿着类似的款式,也是风格各异,不怕撞衫。

图片
图片

 赶场中的隆林偏苗女性形象

之后,我们还去往隆林蛇场乡、猪场乡、金钟山乡、新洲镇等地,在热闹的赶场中,丰富的民族服饰以最直观的形式为我们呈现出多样的民族文化景观。我们也发现,与隆林偏苗大量采用新面料进行服饰改造不同,隆林素苗、隆林白苗、隆林花苗(均为当地他称)老人们更钟爱穿着自家织染的、古朴的土布百褶裙。并且,即便是上衣、鞋已被现代服装所替代,其穿着的百褶裙、佩戴的头帕、前后围腰、飘带、绑腿依然是她们不能舍弃的配伍组合,所以当地出现了大量现代服饰与传统民族服饰混搭穿着的现象。


据三次调研观察,在当地生活的五个民族中,苗族女性穿着民族传统服饰的人数最多,且不同支系服饰各有特色,也不同程度地在日常中有所保留、演绎和发展,相对来说壮族、彝族、高山汉平日穿着民族服饰者并不普遍,而仡佬族服饰在赶场中更是未见。

图片

 赶场中的隆林高山汉女性形象

图片

 赶场中的隆林彝族女性形象

图片

 赶场中现代服装与民族服装混搭穿着的隆林白苗女性形象

图片

 赶场中的隆林素苗女性形象

图片

 隆林那伟村花苗女性日常形象


节日篇

隆林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相当丰富,如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吃新节”、壮族的“三月三”等,我们参与了2019年农历正月初九在德峨镇苹果坡场举办的跳坡节。“跳坡节”是苗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跳坡”苗语为“Nqaus Toj”(音译为“欧滔”),意思是踏着山野的春花春草,绕着山坡玩乐,享受人与自然的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3]


在“赶坡”(“跳坡”的首个环节,即人们纷至沓来赶往坡场)途中我们就看到身穿各式华丽民族服饰的人群。中午时分,坡场上已经聚集了大量观众,大家的目光都会锁定在坡场中心位置耸立的10米高的坡杆上,此时“闹坡”正式开始。当地小伙手脚并用,灵活迅速的攀爬坡杆,爬至杆顶喝上两口酒,又翻身头朝下轻盈滑下,展示“金钩倒挂”的绝技。接下来就是苗族各支系和其他民族的表演者唱山歌、围着坡杆跳芦笙舞。


其实,除了坡场上举行的竞技和演出活动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节日期间各民族女性的服饰装扮。较之日常服饰,节日的着装变得十分花哨与艳丽,其变化不仅体现在服饰结构和局部造型中,在装饰方面也极尽全力地制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对于当地少数民族女性来说,跳坡即是她们呈现自己服饰的舞台,也是一年一度的服饰装扮竞赛。尤其是平时偶尔才穿民族服饰的年轻女性,在节日的当天也都着装完备,五颜六色的衣裙让她们光彩照人。

图片

 赶坡途中的偏苗中年女性形象

图片

 跳坡节上的花苗女性形象

图片

 跳坡节上的红头苗女性形象

图片

 跳坡节上的清水苗女性形象

图片

 跳坡节上的白苗女性形象

图片

 参加跳坡节表演的偏苗青年女性形象

图片

 跳坡节上穿亲子装的偏苗母女

今年四月我们本计划到隆林感受壮族“三月三”的节日气氛,很可惜因为疫情管控,隆林的节日活动被取消了,还好其毗邻的西林县周帮村古城举办了一场小型的“三月三”节日集会,虽然此行未亲眼所见踩风车、荡秋千等欢乐的节日活动,但各色靓丽的民族服饰依然博得眼球。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服饰即是其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并且贯穿于各种社会生活与民俗节日之中,在桂西北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其服饰文化更是以纷繁复杂的特点持续着文化互动,并在多文化元素的渗透下,经过自身的取舍演化,呈现出中国少数民族新时代图景。

图片

 壮族“三月三”节日上的壮族老年女性形象

图片

 壮族“三月三”节日上的壮族年轻女性形象

图片

壮族“三月三”节日上的红头苗祖孙

图片

 壮族“三月三”节日上的彝族老年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黄家信、周爱传等.《滇黔桂交界地区的民族结构与民族关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雷雨.《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M].广西民政厅秘书处,1933:33.

[3]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产业领导小组.《五彩隆林 风土卷》[M]. 南宁:接力出版社,2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