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记忆——南通蓝印花布展”在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开幕

发布时间:2024-12-16浏览次数:10

“长命富贵”“状元及第”“龙凤呈祥”“松鹤延年”,一个又一个朴素又美好的愿景在一件件蓝印花布展品上灿然绽放。12月13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搬进东华大学,“技艺·记忆——南通蓝印花布展”在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开幕。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刘波英,我校党委原副书记崔运花出席,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苏州大学博物馆、清华大学印染实验室等相关研究机构及校内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

图片

杨宇民在致辞中感谢东华大学对此次展览的大力支持,介绍了南通大学在蓝印花布艺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期待与东华大学携手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刘波英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是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动尝试,希望东华大学继续发挥在设计学领域的学科优势,为上海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和品牌之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

展览中,“记忆、技艺、传统、创新”四个部分内容,将蓝印花布传统的清雅魅力和现代的无限活力呈现在观众眼前。衣服、被面、包袱布及丝巾、包袋、玩偶等共百余件传统蓝印制品和现代设计作品,尽显“蓝白相生、素花蕴雅”的功夫技艺和文化底蕴。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以棉布为载体的蓝印花布,兴盛于明清,它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以蓝白素雅闻名于世。蓝印花布传统印染技艺于 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南通蓝印花布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开幕式现场也生动演绎了刻花版、刮防染浆、染色等工艺流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策展人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介绍了展览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此次展览展出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和其馆长吴元新本人的收藏及设计的100余件作品。将蓝印花布非遗的保护、收藏、传承和创新融进东华大学校园,希望在中华纺织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作出更多东华贡献。

开幕式上,吴元新向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捐赠3件传统蓝印花布。崔运花为吴元新颁发捐赠证书。吴元新对东华大学及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提供的展示平台表示感谢,同时介绍道:“蓝印花布在历史上曾经伴随着百姓的一生,其极富内涵的吉祥纹样已然成为百姓最美好的精神寄托,未来也继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好,做好蓝印花布的传承创新。”

图片

开幕式上发布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元新最新列丛书《手工印染技艺》。东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德红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清华大学印染实验室主任贾京生共同为新书揭幕。

李超德与贾京生分别致辞,祝贺展览顺利举办。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3日,免费向社会开放。

图片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坚持做中国传统纺织文明和服饰文化的传播者、当代时尚文化和艺术设计的守护者,获批第二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近年来围绕“聚焦文化传承、树立时尚自信”这一目标,举办了“中华纺织服饰非遗的历史与创新”“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展”“中国风格时尚设计大展”等一批探索中华纺织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秀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