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展开,讲台下“辩论”组织者正坐在前排耐心倾听着,从他的眼神中,可以读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欣慰和幸福。“每当能够让那些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也得以饶有兴致地听明白艰深的哲学原理的时候,那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时刻”。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我校人文学院何朝安老师如是说。
课堂上,老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
2012年6月,何朝安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他的博士论文《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获2014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为当年唯一获评市级优秀论文的哲学类论文。2012年9月,何朝安成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教师,七年来,他先后讲授《分析哲学》《形而上学导论》《形式逻辑》等课程,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收获着为人师的幸福。
如何把枯燥抽象的哲学原理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是何朝安在课堂上一直努力探索的目标。在他看来,一堂精彩的课应当如一集精彩的电视剧,既要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又要做到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还要合理设置“悬念”和伏笔,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下去。每次上课前,他都会花大量时间收集资料备课,还会精心组织“排练”。“要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备课环节尤为重要,我的备课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基础内容;二是准备大量背景资料和补充性知识,以便顺利开展课堂讨论;三是为学生准备有趣的延伸问题或推荐相关学术文献为下一次课程做铺垫。”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他还会预先准备“应急备案”,以更好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们都当过学生,被动听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何朝安笑着说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次他都以一个或几个简明而有趣的问题(案例)来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将高度学术性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轻松活泼的教学形式中,帮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熟练掌握课程的基本脉络和核心内容,这一教学方式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哲学课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在课堂上何朝安始终以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良好的思考习惯以及规范的学术态度为课堂目标,为学生进一步完善提升自己、甚至走上成熟的学术道路打下基础。他告诉记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和知识探索的价值,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而与众不同的潜在对话者,要时刻站在倾听者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传达是否有效,并灵活调整授课方式。何朝安认为,在课堂上与学生实现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在哲学课堂上,将教学内容的传输以逻辑论辩(dialectic)和理性对话(dialogue)的形式展开,在这个思辩的过程中,学生得以深入而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在何朝安的努力下,无论是哲学和科学史等专业课程,还是全校性选修课程,总会有一些带给他惊喜的学生。他开心地分享到,“以本学期的《形式逻辑》课程为例,有两三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对同学们来说,理解“量词”“实质蕴涵”“模态”等逻辑概念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好几个同学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很快就掌握了相关内容,这着实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我也感到由衷的开心。”
哲学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激烈地“辩论”中擦出思想的“火花”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自己的思想”。何朝安一直致力于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他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这成为课堂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思考,通过激烈‘辩论’,不同观点在课堂上发生碰撞,常常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讲台上发言,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辩论’,本来预计此环节讨论10-15分钟。由于参与讨论的同学越来越多,讨论异常热烈,到后来我甚至都没机会插话了。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最终讨论了近40分钟。”虽然何老师将那次经历戏称为意外的“教学事故”,但是能够感受到他言语中隐藏不住的欣喜。除了课堂讨论,他还会在课下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为同学们进行答疑,针对课堂内容进一步深入讨论,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考。
听何朝安的哲学课是一种“享受”。“何老师总是十分耐心地为我们授业解惑,无论水平高低,逻辑清晰与否,他都愿意仔细聆听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我们进行讨论交流,这不仅让我们对问题有了深入了解,还让我们更加乐于提问。这种灵活又独到的学习模式是我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未曾尝试过的。”何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刘丽君这样告诉记者。在刘丽君看来,何老师是一位非常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导师,他从不直接干涉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就感受到在学习中由一个小问题引发层层探讨、从一个小起点慢慢攻坚的乐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何朝安在哲学课堂上生动地诠释了这一教育理念,潜心做学生前行路上的筑梦人,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