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东华大学人事处网站!

光荣与希望 |“我的梦想就是上好一门课,编好一本教材”

发布者:黄铭心发布时间:2021-11-16浏览次数:928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光荣与希望”专栏持续记录我校优秀教师的筑梦故事,本期推出的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阎克路在2021年教师荣休仪式暨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国情教育研修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其中有她对从教四十年来深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动情回忆,有做好一名高校教师的无私分享,敬请品读品味。

编者按

本期人物简介

阎克路,女,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第六、七届成员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2004-2006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2011-2012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0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各位新入职的青年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到邀请参加今天的仪式大会并作为退休教师代表发言。刚才听了几位青年教师的发言,倍感欣慰。回顾我从教近40年,一路走来,确实有些感悟和经验。今天仪式的主题是“筑梦育人以教育报国、奋进之姿守百年初心”。我的梦想就是上好一门课,编好一本教材,这是高校教师的初心,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了,我校的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是国内最强的学科之一。我主持的《染整工艺原理》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的《染整工艺学教程》是国家级教材,也获得上海优秀教材一等奖。这些都得益于我校前辈们的积淀和教导以及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上《染整工艺原理》这门课几十年了,但每次上课我都没觉得是在“炒冷饭”,每次都认真备课,尽可能把我掌握的知识以生动娴熟的授课方式传授给学生。每次课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把爱党爱国的教育、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我的课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许多时候我的课结束时,学生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记得有一位考研的学生,报考了中科院有机所,他听了我上的专业课,下课后主动来找我,对我说,“阎老师,如果我早听了你的课,我就不去报考有机所了,我会考我们学院染整工程专业,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专业!”


上课能够得到学生们的肯定,与我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知识分不开。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到德国学习的时候,在多家著名的印染设备工厂实习,看到印染设备如何从内部组装成加工设备的,以及了解印染工艺设备的原理,与德国工程师们一起去印染车间试车。同时在国内,我又具有较长时间下厂实习的经历。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对于染整工艺原理的讲解可以做到深入浅出而且生动有趣。如何解决实践问题,就是要多去工厂,只有认识了设备,才能理解工艺,才能提出新的见解,才能有创新的思维,这样科研才能接地气,同时才能上好一门专业课,编好一本专业教材。我在德国学习时还注意到德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实践,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所以在学校、学院支持下,我于2003年成功申报了轻化工程本科专业的中德合作办学,希望借鉴德国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生。中德合作办学是我校具有中德双方授予本科学士学位的项目,现在这个项目前后有100多位学生去德国深造并取得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和东华大学的双学士学位,许多同学毕业后留在在德国科研单位和企业工作,或在国内德资企业工作,还有许多同学在德国知名大学如慕尼黑工大、亚琛工大读到博士。前不久的70周年校庆时,他们也纷纷发来祝贺视频。在这个合作办学项目中,他们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也为中德两国人民的交往搭起了桥梁。


我担任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余年。在染整技术产业化转化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不仅要有工厂的实践经验,还要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印染工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特别是染色,废水污染很大。工业界目前都在积极探索节能节水的新工艺,我在其中也做了一些工作。已经产业化的连云港鹰游集团的闪染免水洗染色项目,以及我们与浙江一起开发的散纤维连续染色项目等,这些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项目。另外我们学院新引进的教授里面,就有探索这个方面基础研究的老师,非常有前瞻性,我也把他们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企业,受到工业界的重视。作为工科专业教师,在研究工作中应该是以实验室工作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标,与企业一起开展研究,加快研究成果的真正产业化。


现在我退休了,我校退管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自己也更多的回归家庭和照顾下一代,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很充实。感谢党和政府,感恩好时代,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新时代退休教师


祝东华大学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祝各位青年教师鹏程万里,硕果累累!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