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到革命旧址现场讲解,登上抗日战争时期的“领航灯”宝塔山俯瞰革命老区的新发展,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梁家河村,在南泥湾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精神力量,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学习张思德精神……7月2日至7日,学校“探寻红色精神谱系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实地研学活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来到红色革命圣地陕西延安,以延安精神滋养教育初心。
(在毛泽东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
“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沿着250个阶梯踏步而上,仰望25米高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两万五千里”的背后是一段悲壮恢弘的革命史诗。中国共产党“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在吴起这片黄土地驻扎了仅仅13天,而后开启了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
(参观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研修班学员带着讲座中聆听的历史片段逐个“打卡”延安的几大革命旧址,跟随沉浸式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感受落脚延安、艰苦奋斗、历史抉择等情怀印记,深切体会着“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在“陕北好江南”南泥湾,中央领导带头参加生产劳动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最艰苦的岁月激起共产党人最顽强的斗志。学员们在小组讨论时,自发哼唱起红歌《南泥湾》,不禁感叹“这是奇迹”!
(现场教学)
身为高校教师,学员们被延安精神中孕育的教育情怀深深打动。观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他们对党的干部、革命战士、老百姓为养育和保护革命后代而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更加共情,不少人感动落泪。办好学校“是共产党的大事”,在“抗大”前身——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看到当年在破旧的窑洞里搭起石头砖块为桌椅,用锅底灰刷到墙上做的黑板,极为艰苦的办学条件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红军将领和党的干部,令人备受鼓舞。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
梁家河,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这里深深扎根农村、心系人民群众,它见证了习近平的知青生活和群众观的形成。参观知青旧居、村史馆,回望习近平带领村民建起全省第一口沼气池的经历,学员们对“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更加坚定。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本次教师国情教育研修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教育部关于师德集中学习教育要求,推动“崇德讲堂”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品牌走深走实,强化人才队伍政治引领的重要举措。遴选国家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以及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英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35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参观实践、读书交流、汇报展示等形式,加强“大先生”引领教育,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教师自觉将科学家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