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离校之本、发展之魂。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对于弘扬科学精神、维护学术尊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有着重要意义。2011年,我校面向全体研究生新生组织开展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优良学风” 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以集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式,积极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培养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2年9月25日下午,由研究生部、研究生工作部联合主办的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集中宣讲教育报告会又在松江锦绣会堂和第一报告厅同时开展。此次集中宣讲教育报告会围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并针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组织开展。教育部学科评议组专家、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依民教授,我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分别应邀为我校硕士新生和博士新生做主题报告。松江校区将近一千四百名研究生新生分别聆听了报告。
王依民教授紧密结合硕士生学习和学术科研实际,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对选题、查新、实验及研究过程、文献引用等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众多环节中需要遵守的学术规范进行了生动的介绍。并突出强调了责任问题,希望广大研究生同学能够意识到自身责任并勇于承担,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于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王教授强调作为学生要主动去了解课题的相关历史和研究方法,切勿迷信并要勇于创新。要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找好自身的定位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长期计划和短期目标。邱夷平院长在报告中强调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一定要恪守学术道德与诚信,强调了遵守学术道德与诚信培养的重要性。邱夷平院长用一个个形象又风趣幽默的事例对科研论文撰写过程中常见的“7宗罪”,包括疏忽大意或引文偏奇、重复发表、不公正原创作者、未申明利益冲突、违反人类学/动物学、剽窃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勉励学生积极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使广大博士生同学明晰了学术规范的具体要求,明晰了诚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宝贵的品格,是迈入科学殿堂的立身之本。
2012年10月30日下午,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特聘专家、管理学院纺织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博士生导师顾庆良教授又应邀为我校延安路校区近340名研究生新生做 “科学研究与范式—换一个视角谈学术诚信与规范”为主题的报告,顾教授从经济管理研究生做学术研究中的常见的问题入手,和在座的研究生详细讲述了学术论文的行文规范,在讲述的同时,还不时提出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为什么做研究”,“研究是什么”,从而引导大家去思考学术以及道德的本质。
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言语朴实,但情感丰富,引人深思,从他们的讲座中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做人做学问的严谨和其为人师的高度的责任感,对于研究生同学明确自己的学术任务,规范学术道德,加强学风建设具有极大的帮助。
来自材料学院的毛宇晨同学说:“报告让我感触很深。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科学道德的缺失无疑意味着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坚守科学道德、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要身体力行,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秉承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弘扬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抵御学术腐败,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交流合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形成风清正气的良好学术风气,使广大的研究生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学校在新修订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取得一个讲座的学分,必须要听取规定次数的有关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讲座。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校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研究生新生或以研究生班级、党支部为单位,或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动员,了解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为近1720名研究生新生购买了《高等学校科学基础学术规范指南》,组织全体研究生进行了认真学习。为了强化学习的效果,增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意识,学校统一组织命题,举行了全校规模的研究生有关科学道德和学术行为规范内容的考试。同时各学院通过师生座谈研讨、研究生班级与科研团队活动、学术论坛、博士沙龙、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教育效果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