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在全国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活动以中华经典诗文为载体,通过诵读,进一步提高国民的语文素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激发全社会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从而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不断推进整合创新。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上述精神,市教委、市语委决定于2008年在全市大中小学生中开展“我爱祖国语言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根据市教委、市语委的比赛要求,决定开展“2008‘我爱祖国语言美’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东华大学赛区选拔赛”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东华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二、活动范围
东华大学全体学生
三、诵读内容
篇目见《2008“我爱祖国语言美”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附件1),具体内容自
四、诵读形式
诵读形式分为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
个人诵读:在规定范围内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
集体诵读:在规定范围内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并可穿插舞蹈、吟唱、书法等其他艺术样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人数不少于10人。
五、活动时间
个人诵读比赛:
六、活动步骤
(一)学院开展诵读活动
各学院应广泛组织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要结合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广泛组织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并于2008年3月底以前向校语委报送集体和个人诵读节目各1个(参赛篇目见附件一,报名表见附件二,报名表请于
(二)2008“我爱祖国语言美”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东华大学赛区选拔赛
学校比赛采取统一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个人诵读比赛按照“背诵熟练30%,普通话标准40%,朗诵技巧及效果30%”的标准进行评定;集体诵读比赛按照“普通话标准40%,朗诵技巧30%,整体艺术效果30%”的标准进行评定。比赛分个人诵读、集体诵读两组进行,每组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组织的大学生组复赛。
七、奖项设置
个人诵读组、集体诵读组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6名。
每组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组织的大学生组复赛。
东华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一:
1. 木兰辞(乐府诗集)
2. 短歌行(曹操)
3. 将近酒(李白)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6.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7. 正气歌(文天祥)
8.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9.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10.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1.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1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13.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14. 卜算子·咏梅(陆游)
15. 沁园春·雪(毛泽东)
16. 大学(礼记)
17. 洛神赋(曹植)
18. 兰亭集序(王羲之)
19. 滕王阁序(王勃)
20. 醉翁亭记(欧阳修)
21. 岳阳楼记(范仲淹)
22. 而已集·序(鲁迅)
23. 一个高大的背影倒了(聂绀弩)
24. 一句话(闻一多)
25. 再别康桥(徐志摩)
26.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27.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28. 炉中煤(郭沫若)
29. 海上日出(巴金)
30. 致橡树(舒婷)
31. 乡愁(余光中)
32. 无怨的青春(席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