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语言文字会议(视频会议),会议决定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五大专项行动的问答。
1. 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出台的意义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出台此指导性文件,一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二是推动本市语言文字工作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做好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是本市更好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打造“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本次指导性文件提出“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水平提升”,明确重点任务,并提出“重点人群语言能力培训”“区域和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通报”“城市语言服务资源建设”“中华经典诵读”“城市语言文字基础能力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
2. 在指导性文件中,将“开展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请问重点人群具体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将他们作为重点人群?
实施“重点人群语言能力培训”专项行动是进一步提升本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的重要举措。其中的重点人群包括教师、公务员、编辑、记者以及网络信息、公共服务、托幼保育、家政服务、广告牌匾设计制作等行业人员。确定重点人群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上海市《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工作用语用字的群体,如公务员、教师、播音员等。二是根据相关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其对社会语言生活的潜在影响,如托育、家政、广告牌匾设计制作等行业人员。其中保姆等家政或托育人员的语言使用可能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3. 指导性文件中提出“加强语言文明建设”,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
当前社会中的语言暴力、低俗庸俗用语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庸俗暴戾的语言一旦借助网络空间传播开来,产生的社会影响恶劣而深远。因此必须加强语言文明建设,坚决遏阻语言暴力与低俗庸俗语言的传播。
本市将加强正面引导,同时加强网络空间语言使用的综合治理。具体有三点:一是结合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评工作,加大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宣传力度。二是定期评选发布正能量文明用语,营造语言使用文明诚信、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对属地互联网站、自媒体等的管理,推动网络游戏、网络音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网络社交等主要网站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不文明语言现象的管理。
4. 在提升城市语言服务水平方面有哪些重点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本市将通过推进城市语言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语言服务水平。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领域语言服务。加强视听残障人士语言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重大新闻、涉及民生的政府新闻发布设立实时手语翻译。加强语言康复服务,发展语言康复事业,推动语言障碍研究和语言康复治疗技术开发利用。加强老年人语言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二是优化外语服务。面向重大国际性活动、出入境管理、国际化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多语种外语需求,建设多语种外语人才资源库,组建以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为主体、吸纳相关语种母语人士参与的多语种语言服务志愿者队伍。设立多语种公共信息翻译服务专业机构,权威发布涉及城市运转、社会治理、基础保障、公共事务等政府信息的多语种译文。
三是推进技术赋能语言服务。鼓励和引导本市相关单位研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多语种外语自适应学习、机器翻译以及手语盲文服务等智能技术产品。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检索查询系统。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如何进一步助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本市已通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打造《诗书中华》电视节目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中华语言文化传承传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下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通过将现有的语言文化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上海优秀语言文化的国内与国际影响力。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推动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化、信息化、艺术化、社区化。设立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研究实验中心,推出一批课程资源,打造一批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并推动中华经典诵读列入社区教育体系。此外,联动新闻媒体,丰富传播载体,创新传播手段,做大做强《诗书中华》等语言文化品牌。
二是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完善指导标准,打造一批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和书香家庭。利用上海书展、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的阅读资源,依托上海学生阅读联盟,积极搭建学生阅读推广平台。加强阅读基础研究和阅读实践指导,推动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和媒介素养形成。开展“青衿书苑”读书会等品牌活动。创新传播方式,搭建小视频、微电影、慕课等阅读推广平台,建设红色故事、海派文化等阅读基础资源,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
文章来自于上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