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会”精神 以高质量履职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2浏览次数:10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10日和3月11日在北京闭幕。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传递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心,吹响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奋进号角。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持续关注全国“两会”动态,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奋力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方建安(上海市政协常委):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是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创新人才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既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在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上充分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一方面,要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加快高校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移转化,形成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四新”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加快培养造就更多制造业急需的创新型紧缺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战略科学家,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

刘宣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高校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对接产业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基础研究原创技术攻关,完善协同联动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匹配度、科技创新的贡献度、社会服务的显示度,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技术资本与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顺畅流动以及教育与科技、产业、人才的相互赋能。

潘瑾(上海市政协委员、长宁区政协常委):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事实和数据对2023年国家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做出了全景展现。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进一步关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建设,积极参与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等教育改革工作,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优势学科添砖加瓦;同时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市、区两级政协委员,我将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强化使命担当,团结凝聚所在基层的民盟盟员,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杨曙光(上海市政协委员、松江区人大代表):学习了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其中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的内容感触深刻。报告中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实施资源结构布局”, 我们应当主动落实国家要求,在学科战略布局上、在重要的科研方向上有节奏地稳定持续地投入,突出重点、集聚优势资源进行学科优化布局。作为高校,特别是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上,重点挖掘培养使用对科学研究执着追求、对教育事业倾注热心、勇于担当作为、具有战略定力的青年人才,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李俊(长宁区人大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并对此进行一系列部署,这也是“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科教兴国”“人才培育”成为了“新质生产力”关键要素。作为纺织服装学科领域的高校教师,担负时代责任。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注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等新技术,打通传统行业转型的堵点卡点,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与技术突破来驱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未来产业的需求,通过学科优化、专业改革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方面合力协同,培养具有卓越科技创新或创意设计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杨帅(长宁区人大代表):随着全国“两会”的顺利闭幕,我对“新质生产力”议题在技术革新和教育更新方面的意义展开了深刻思考。作为数字营销领域的研究者,我深信技术革新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至关重要。我们应当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积极促进企业技术革新,运用数字营销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助力中国优质品牌的崛起,从而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教育模式的更新。结合科技创新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奉献智慧与力量。这一使命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璀璨的未来,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钟跃崎(长宁区政协委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深有感触。在“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坚守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大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更新自我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人才引进力度,依托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特色,加强东华大学在数字经济,创意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力。在“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方面,加强对教师队伍教学、科研领军人才的选拔和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际投入,积极布局东华大学未来5年的人才高地。

孙志宏(松江区政协常委):习近平总书记在3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行业需求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二是积极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的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通过共同开发项目、共建实验室、共享资源等方式,将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四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服务,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和发展;五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科研理念,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张瑞云(松江区政协委员):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等三个方面,为发展我国高质量教育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要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之中,为学科建设献计献策,为学科团队的高水平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二是要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三要瞄准我国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重点对产业前沿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好服务。

杨升元(松江区政协委员):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闭幕,认真聆听并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刻感觉报告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同时令人心潮激荡、倍感振奋。报告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也科学提出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部署举措。作为地方政协委员,我要切实当好上联党委政府、下系界别群众的桥梁,不断提高政协聚民智、解民忧、促发展的履职效能,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在本职岗位上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

常姗(松江区政协委员):2024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通过关注“两会”,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担当。展望未来,我对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相信随着政府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国的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大众。同时,我也将立足岗位本职,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