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统战成员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25-03-09浏览次数:31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召开。东华大学党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切关注两会动态,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热议两会热点话题,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奋力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方建安

上海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部署,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与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亟需主动肩负起战略支撑使命。身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尤为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实践路径,可从三方面着力,一是构建创新成果转化的高效机制,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二是依托卓越工程师学院等载体,推进教育教学体系革新。三是布局未来产业赛道,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两会”凝聚起“实干为要”的全民共识。我将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

刘宣勇

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上海市科技委员会主委、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聆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透彻,工作部署重点突出,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明晰了奋斗方向。作为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我要将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重大意义,聚焦“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带领全院师生聚焦“四个面向”和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开展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内涵质量。

潘瑾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长宁区委主委、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5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事实和数据对2024年国家取得的成绩做了全景展现。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迈出坚实步伐。报告对2025年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总体要求和任务,细化了“施工图”,敲定了“责任书”。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积极参与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添砖加瓦。作为市政协委员,我将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强化使命担当,结合专业所长,为上海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杨曙光

上海市政协委员、松江区人大代表、致公党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全国两会隆重开幕,教育强国、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我们高校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点。我深感国家“两重”“两新”战略对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支撑平台,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前沿科技领域,提供高水平的测试分析服务,助力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突破与转化。我将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学习,在上海市政协和松江区人大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为国家和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杨帅

长宁区人大代表、民盟东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全国两会召开让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的战略思维,特别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高校民盟组织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作为长宁区人大代表,我始终将教育一线的实践洞察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动力。未来,我将继续发挥高校盟员的智力优势,在教育评价改革、基础学科建设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加强盟员队伍建设,引导青年教师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民盟力量。

钟跃崎

长宁区政协委员、东华大学知联会会长、无党派人士、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

       我深切感受到两会报告中蕴含的奋进力量,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教育强国,以改革蓄势突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二是科技创新,以融合驱动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三是人才培养,以创新引领未来。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改革,通过强化实践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双轮驱动,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新征程已启,我将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

孙志宏

松江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我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程关注了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要部署,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的坚定决心。作为基层政协委员,我始终牢记“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节点,我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科创、人文、生态”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新松江建设,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等议题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我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共识,把民生诉求转化为履职动力,以实干实绩践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 

张瑞云

松江区政协委员、东华大学民族联会长、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

       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持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部署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战略安排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深入学习贯彻报告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实践。一方面,充分激发民族联成员的教育科研活力,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科研方向;另一方面,主动对接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举措,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常姗

松江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凝聚了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盼。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既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也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展望2025年,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更加凸显。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需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积极参与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杨升元

松江区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东华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同时科学谋划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部署举措,尤其强调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地方政协委员,我要切实当好上联党委政府、下连界别群众的桥梁,不断提高政协在聚民智、解民忧、促发展方面的履职效能。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立足本职岗位持续增强学校国际合作交流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深刻认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意义,为加快“奋进东华”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