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问道”成功举办:聚焦医工结合,加速高分子瓣膜研发

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30

       5月18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学长问道”系列讲座首场活动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陆方林教授应邀作《医工融合,走进心脏,谈心脏瓣膜研发历史》主题报告。该活动系东华大学第五届“侨青文化节”特色活动,由生命健康与创新材料交叉平台主办、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青年科协协办。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常务副会长、东华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兼留学生办公室主任,国际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赵明炜,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分会副秘书长、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挂职)赵奕,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分会副秘书长崔明阳等出席活动。纺织学院研究员、生命健康与创新材料交叉平台主任毛吉富担任主持。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洪枫教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庄瑜医生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学术研讨。

      陆主任以临床案例为切入点,强调了医工交叉在医疗器械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他系统回顾了人工心脏瓣膜60年的技术迭代,并结合亲身经历阐述了临床医生在医工交叉中的角色定位、实践作用及职业成长路径。他指出,高分子材料相比动物心包组织具有质量均一性与自动化生产潜力,使其成为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的关键。高分子瓣膜的研发历程印证了医工交叉的必然性。当前发展亟需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他建议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依托纺织、材料、生物力学、智能制造等多学科交叉平台,通过多路径并行开发推进高分子瓣膜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突破。报告后,校内外专家学者就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展开跨界对话。

      赵明炜代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对陆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生命健康与创新材料交平台虽然成立一月余,但已明确“学长问道”和“双螺旋讲堂”双品牌活动体系。未来,平台将着力搭校院合作桥梁,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在医疗健康、智能纺织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专家简介:

陆方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膜病委员会常委及介入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心血管外科学会及医师协会委员;上海市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常务编委。在国内较早开展各种主动脉瓣、三尖瓣介入置换、二尖瓣介入修复等技术。国内首个经导管三尖瓣置换器LuX-Valve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国际上首次提出“非径向支撑力依赖”新理念用于介入三尖解置换装置LuX-Valve的研发,并提出“三尖瓣反流综合征”概念,用干三尖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分期。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多项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10余项。


供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