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纺织学院阳光服务队巴金故居志愿者活动通讯
发布人:芈凌佳  发布时间:2016-10-31   浏览次数:277

讲真话,活得更真实

    20161025日,志愿者来到上海图书馆为由巴金故居主办的“讲真话——纪念《随想录》创作完成30周年图片文献展”做从旁协助工作。

本次展览以“书”的概念呈现,走进展场犹如步入《随想录》的本中,观看章节内容犹如查看目录,翻阅的是《随想录》的成长史、人物史、事件史、发展史。

1978年到1986年,巴金拖着病体,在垂暮之年,一字一句写下《随想录》,至2016年,《随想录》已创作完成30周年,“讲真话”三个字也在《随想录》真挚深沉的话语中走进无数读者心里。

  展览围绕《随想录》的创作、内容、影响分为“探索”、“真话”、“再思”三个篇章。

  “探索”篇,将巴金创作《随想录》的历程,以编年体的形式依次呈现。并将当年发生的影响时代进展的社会大事备注在旁,具有浓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真话”篇,梳理了《随想录》全书的内容,展示了巴金笔下的鲁迅、马宗融、叶圣陶、萧珊等人;列举了《随想录》中涉及的20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事件;梳理了《随想录》中的主要观点,凝练直白,引人深思。

  “再思”篇,把巴金晚年思考、著作看成一个“《随想录》体系”,展示了《随想录》热烈的社会反响,对《随想录》研究的逐步深入,也将带动人们跟巴金一起沉思,一起追问。

志愿者们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协助观展人使用铅笔和纸拓印展台上的铜板雕刻留作纪念,并从旁协助观展人参与留言活动;二是帮助观展人使用VR眼镜再次游览巴金故居,犹如身临其境。

在工作期间,通过与观展人的互动,志愿者感受到人们对巴金老先生的最真挚的感念之情,可见当初巴金老先生把心交给读者也换来了无数的真心真情。志愿者也能感受到巴金老先生真心为文学而活的情感。现在这个时代,因为诸多原因,年轻一代越来越浮躁,不踏实,敢像巴金老先生一样讲真话的人不多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更要敢于讲真话,勇于解剖自己,这样才会活得更加真实。

撰写人:张天翼

日期: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