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服装学院残联家教活动通讯
发布人:芈凌佳  发布时间:2016-12-12   浏览次数:175

没有血缘的“爱”

——钟萍

    作为211高校学生,在上海这个城市听到家教二字,大多数人想到的是50+元一小时。可是,你有听过公益家教吗?只有车贴,没有工资。而我,坚持做“残联家教”项目已经快一年了。因为,在这个残疾人家庭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奉献与爱。

    一对上海残疾人夫妇,收养了一位两岁半的广州福利院女孩,如今这位女孩已经快6岁了,而她正是我家教的对象。这对夫妇年龄有50多了,也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决定收养一个小女孩,我想,这该有多大的爱心。不仅如此,这对夫妇还资助过数名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正是夫妇两身上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和影响着我。身残志坚,他们不期盼别人的帮助,反而尽力在帮助别人。换作是你,你也能做到这些吗?我不禁问道自己。

活泼、礼貌、机灵,还略带调皮,这是我对小女孩的描述。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她热情地叫我“姐姐”,从那之后,我真的待她如亲妹妹。女孩最喜欢“公主”,或许每个小女孩都曾有过一个“公主梦”,而女孩对公主的喜爱却更为执着。这也和她的生世有关,虽然她被亲生父母抛弃,但在新家庭里,她是受爸妈、哥哥还有众多大哥哥大姐姐疼爱和喜欢的“公主”。

    给她讲故事,陪她写作业,教她绘画、算术和拼音,用更多的耐心对待和教导她,这是我家教的职责。和她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起玩芭比娃娃,一起玩玩具。有时候,我甚至有些羡慕她,因为她有玩不尽的玩具,还有众多人的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小时候连芭比娃娃都是奢望。但我知道,我和她一样有着父母的疼爱,不管是否亲生。

    我和小女孩之间,小女孩和残疾父母之间,本来明明都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可是最后也能够成为亲人,甚至胜过“亲生家人”。为什么?因为联系我们彼此之间的是“爱”,是“善良”与“关怀”。

                                                                                   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