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宣讲,写下希望
--材料学院“东华助力湘怀通道,芦笙嘹亮侗族万家”
赴湖南怀化实践团
终于到了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通道一中,也就是通道民族中学。
通道第一中学位于渠水河畔,创建于1944年,是怀化市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
下午六时许,我们一行人从酒店出发,步行半个多小时到了位于双江镇的通道一中。我们刚到达校园时,同学们还没有上课,他们在操场上很开心的玩。看着他们无忧无虑的脸庞我们又狠狠的回忆了一把自己的高中时代,真是庆幸高考已经离我们远去。想着想着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到教室,回到自己的三尺奋斗之地。
上课之后,校领导在礼堂召集了大概三个班的同学,整个礼多媒体教室坐满了人,同学们都好奇的看着我们,等同学们都入座,我们准备好之后,按着原先的计划进行宣讲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紧接着放映了学校的宣传片,在刚看到上海市的夜景时,同学们都很感叹,因为上海的夜景实在太美,紧接着镜头切换到学校,在不断更换着场景中,都能看出学生们对大学都是特别好期待,同时也看出他们对东华大学的宣传很感兴趣,每个人都看的津津有味。然后我们发放了有关芦笙和资助政策的调查问卷,让同学们帮助我们填写问卷。并发了东华特色的明信片,让高三的同学们对八个月后的自己说一段话,我们会在明年五月将明信片寄会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一年中能够激励自己为了梦想不断的努力。在他们填写期间,我们讲解了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同学们也都听的很认真。讲完之后,同学们主动提问了关于高三学习的方法,我们也都尽心答疑。还有同学问了东华大学的分数线,想将东华当做自己的高考目标,有的感觉分数线自己有把握,有的就觉得很可惜,因为自己达不到那个分数线,不过相信通过九个月的努力,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成绩,给自己的高中生涯留下一个完美的句号。整个宣讲会气氛很热烈,不时的就响起一片掌声,我们也毫无保留地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心得。最后,我们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可以让他们更方便的问我们问题,在他们最关键的时刻帮助他们。很快,宣讲会结束了,还有很多同学不舍地向我们提问,我们也都耐心的解答,希望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 ,我们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够发奋学习,无愧自己的青春。
最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在会堂与同学们一起拍了一张合照。至此,宣讲会成功结束,我们也带着不舍与祝福离开。
队员心得:
对话高三梦回青春
今天,可能是实践期间最让我期待的一天,因为自从高中毕业后,就很难体会到那种几十个人在一个小教室里面认真学习的氛围,也很难有那种大家说着家乡话讨论问题的场景。所以,我特别特别期待见到一中的高三学子们。
在开始做了一个简单的的自我接受后,我们就播放了东华大学的宣传视频,学校的资助政策,并向同学们发放了东华明信片。最有趣的也是最让我感到兴奋的就是答疑环节,看到学生们都很有热情地向我们提问,我们大家也都非常开心,也很有兴趣地向他们讲解,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高三的样子,那段时间自己也是向他们这样,有些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恐慌,总之,在他们身上,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对学习满腔热血的自己。很快,宣讲会结束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希望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找回高三的自己,加油。
--白海涛
寻访一中重滞高三
时光荏苒,湖南实践进程已经接近尾声。伴随着落日的余晖,缓缓的踏入通道一中的校园,熟悉的课堂铃声又不禁在冗杂的脚步下想起,一段我们于高三上课的黄金回忆浮现在脑海中,轻轻的踏进了一中的校园,桥边荷塘的一片绿色在余晖下显得格外耀眼,为了重置高三的记忆,我们一行队伍举起队旗进行了一番合照,照片停滞那纯粹的想念。
在篮球场做短暂的停留后,作一番别样的高中回味,有秩序的探进了学校多媒体教室,准备宣讲工作,伴随着匆匆的高三孩子的脚步和交流,静寂划变为热闹,看着一张张青春的笑脸,似乎自己已融入他们中。刹那间,教室已被充满,队长的简短介绍后,一波华丽真实的东华大学宣传片点燃了那似火的眼睛,宣讲我校的贫困资助政策,发明信片,写下对八个月后自己的寄托,对资助和芦笙的调研,事情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气氛也渐渐被点活。最后对高三遇到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希望能够在他们奋斗的这一年能无悔不留遗憾。
余晖早已被黑夜撕裂,蛋黄的路灯催促着我们回去的步伐。一次丰富有韵味的宣讲经历会成为我们的一份有趣的社会阅历,看到那大山里孩子渴望冲破空间界限的眼光,对外面的向往,或许会激励着他们不断勇猛前行。人生因有梦而精彩,努力果敢才是圆梦的正确途径。
--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