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心,点亮心愿——东华大学管理学院赴安徽省金寨县社会实践团
发布人:陶俊清  发布时间:2018-07-30   浏览次数:228

传递爱心,点亮心愿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赴安徽省金寨县社会实践团

社会实践开展的第三天,经过前两天在金寨县油坊店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实践团对当地学生的教育情况已具备一定的了解。早上,团员们在朱堂小学校长王校长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朱堂小学,校长向团队成员介绍朱堂小学目前共有260余名学生,多数学生寄宿在学校,宿舍环境拥挤,食堂范围较小,学生们需要分批次用餐,运动器材等也相对紧缺。校长介绍学校的环境相对前几年已得到一定改善,实践团队将进一步加大对金寨县学生学习生活的宣传从而全社会对金寨县学生教育情况的关注,并相信学生们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走访朱堂小学后,实践团队到达黄良村群众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支教团队进行合作交流,在支教团队的支持帮助下顺利完成收集小小心愿的工作。团队成员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收集了许多小小心愿并对每个同学的联系方式等都做了记录,并向同学们介绍宣传了东华大学并为同学们准备了成员们提前写好留言的印有东华大学风景照的明信片,在收集小小心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同学们大多来自于附近的朱堂小学,在暑假期间参加补习活动。实践团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A4纸,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小小心愿,挑选自己喜欢的明信片。尽管只是短暂的相处,但是成员们已经感受到同学们的阳光朝气,与小朋友们能够愉快的相处。相信小朋友们在社会多方的帮助下,都能茁壮成长。

下午,为方便下一步古碑镇实践活动的进行,实践团队下午一点启程前往古碑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实践团队抵达南溪镇车站。即便路途颠簸,天气炎热,团员们在抵达古碑镇后,积极与当地群众交流,了解当地学校教育等情况。成员们根据当地情况以及可支持单位的安排调整计划,准备明天的实践活动。今天是抵达古碑镇的第一天,在从 油坊店乡到古碑镇的路上,我们了解到金寨县村镇之间距离很远且交通不是很发达,道路崎岖,此次社会实践机会也变得更加珍贵,实践团队的每个成员也将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们,这也是团队的目的所在,推动教育保障宣传,助力村镇儿童发展,为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管理学院徐圆媛)



队员心得一:

暂别油坊,期待古碑

时间过得很快,今天已经是时间的第三天了。而在今天,我们也离开了油坊店乡,前往下一站:古碑镇。

从第一日下午抵达油坊店乡到今天的离开,我们在油坊店乡正好呆了两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倒也不断,那里的人和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贫困的地区,这里的物质条件的确不甚发达。最令我们感同身受的大概就是这里的交通了。出行基本靠走,好在通讯不用靠吼。但这里的人真的非常热情。首先就是旅馆的老板了。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他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帮助我们与当地小学校长沟通,帮我们安排出行等等。另一位就是朱堂小学的校长了。他亲自开车带着我们前往一些学生的家里进行沟通交流,也带领了我们去往当地的几所小学实地参观。

而除了热情之外,当地人的淳朴也令我印象深刻。或许越是偏远的地区,经济不那么发达,人们越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最简单的快乐。没有那么多的纷纷扰扰,追名逐利,简单自然的生活带给他们最本真的快乐。

(管理学院:王帅)


队员心得二:

心手相连 ,把爱传递

经过前一日的实地走访,收获满满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所以今日每个人都满怀激情地起了个早,热情饱满地投入了今天的活动中。今早首先在朱堂小学的王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坐落在半山腰的朱堂小学。由于是暑假时间,当地的小学生已经放假,学校没有学生的身影显得格外的安静。进了校门右手边是三层的写有校训的崭新的教学楼,楼下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楼前是塑胶操场。校园的一切建筑设施都是完善站新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下的时代与社会,我为社会和祖国所做的努力骄傲,也为当地学生感到开心。

接着来到三岔小学,那里有扬州大学的学生组织了当地所有小学生进行授课,我们在他们的帮助下了解了几个家庭贫困的小孩子采集了他们的小小心愿并与之合照。

总之,只要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每个人心手相连,就能够把爱一直传递下去,这样,就没有消不灭的贫困。

(管理学院张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