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工,趣味语言
——东华大学赴湖南省涟源市社会实践团
2018年7月19日,赴湖南省涟源市实践团支教活动开展第二天,今天下午,实践团前往涟源市石马山镇进行“朋辈关怀”活动。
早上7点,距上课还有一小时,渡头塘的孩子们早已跑到队员的住处,绕着正在吃早餐的队员打转。今天教授的课程主要有安全教育、科普制作、手工制作、语言课和体育课,主要以兴趣教学为主,通过幽默轻松的语言和动手动脑的手工制作传递孩子们知识,拓宽孩子们的思维。
今天的科普制作课的内容为“手摇发电机”,利用齿轮加速,转动直流马达的转子,可以产生直流电流,再添加5V稳压管和USB母线,可以给USB设备供电。主讲老师简单的介绍手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接着展示做好的手摇发电机,引发孩子们一片惊叹,紧接着,助教老师开始发放制作器材。拿到器材的孩子脸上写满了高兴,迫不及待地打开器材包,拿着一件件新奇的零件反复把玩。孩子们表现出的兴致非常高,他们拿着器材激烈讨论,组员之间相互合作,遇到不会的积极询问助教。手工制作课主要制作冰棍画框和电动吸尘器,
在讲课过程中,孩子们非常听话,一脸好奇地望着老师,随着理论知识讲完,助教开始发放冰棍画框的材料。漂亮的冰棍画框早已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以发下材料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动起手来,做得不亦乐乎。很快,不少孩子已经完成画框制作,开始在画框上作画,十分漂亮。接着制作的是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由生活中的废弃物和电动马达组成,电动吸尘器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制作好之后,老师收回材料时,他们十分不舍。

下午,实践团几名队员前往涟源市石马山镇开展“朋辈关怀”活动。
由于语言交流困难,几名队友刚到达目的地时找不到困难生的家,但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队员们最终找到了困难生的家庭。队员们根据提示,来到困难生的家庭,找到他的奶奶进行慰问。
关爱是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个走过严寒的人的心,关爱是一把火炬,照亮了每个历经黑暗的人的旅程;关爱是一个港湾,安抚着每一个远航归来的游客。相信明天的支教生活将更加美好。
撰稿人:杨开强
今天是实践队正式上课的第二天,经过昨天的授课,我们知道了采取何种授课方式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适度调整,今天的课堂效果明显有所提升,同学们听得更加专注了。
上午,我作为助教协助其他主讲老师完成安全教育课及科技课。安全教育课上,我们通过播放关于防溺水、上下楼梯安全、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视频对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意在增强小朋友的安全意识,教会他们保障自身安全的方法并掌握基本的遇险自救技能。从课堂的反馈来看,这里的小朋友安全意识还是很强的,这与平时学校对学生安全方面教育的重视和教育密不可分。接下来,我们发放了实践队带来的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收到书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积极询问老师,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希望这些图书能够给他们启迪,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看待生活。最后的科技实验课很受小朋友欢迎,他们每一个小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尽管很多小朋友年龄很小,有些操作对他们来讲有些困难,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也能耐心地完成制作,兴高采烈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信息/刘玉叶
今天是支教上课的第二天,在经历了第一天的紧张之后,今天各位老师在讲课中都多了一份淡定,讲课的节奏把握得更好了,更会引导孩子。今天印象最深刻的是手工课和科技制作课。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多动,这样的课程就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而作为这两个课程的助教,在辅导同学们动手的同时,我能深深感受到同学们对动手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有时我甚至对他们的动手能力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觉得很难的东西,他们却做出来了。
下午,在吃了简单的午饭以后,我又和另外三位队友前往石马山镇进行朋辈关怀活动,给涟源当地的困难东华学子家庭送去慰问。虽与老人存在语言交流困难,到仍能感受到老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幸得好心司机的帮忙。
每一天都如此充实,今天亦是如此,期待未来几天我们的支教活动会更充实难忘。
信息/黄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