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互助,关怀成长
——东华大学赴河南开封社会实践团
炎炎夏日,燥热的空气弥漫开来。2018年7月22日,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情系版画鱼渔并举 心念同仁益义共得”赴河南开封社会实践团,给居住在实践地的本校困难同学家庭送去关怀与温暖,介绍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将来自朋辈的真切关爱带到刘同学的家里,让在校实习的刘同学能够感受到来自母校东华大学这个大家庭的挂念与关怀,同时让刘同学的家人更好的了解政府、学校的扶持政策。
一大早,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从旅馆出发赶到开封市中心汽车站,坐上了前往通许的汽车。由于路程较远,天气炎热,在车上团内两名同学出现晕车症状,幸好实践团的成员们事先准备好了治疗晕车的药,两名同学的情况才有所好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实践团终于到达和刘同学的姐姐约定好的地方。放眼望去,高墙红瓦,条条土路,旁边生长着些杂草。在刘同学的姐姐的引领下实践团来到他的家。院落些许杂乱,刘同学的姐姐热情地为实践团成员送上了茶水,以缓解其旅途中的疲惫。
稍微休息之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热情地与姐姐聊起了家常。姐姐对实践团成员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在交谈中实践团的成员了解了刘同学家里经济来源及目前的经济状况。在稍微熟络之后,实践团阐明了此次到访的目的,对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介绍和代表母校给刘同学送去温暖。实践团的成员从三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国家的资助政策。一是入学前不用愁。全国大多数县(市、区)都开办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向家庭所在地的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办理贷款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中西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还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资助,用于支付入学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二是入学时不用愁。如有新生实在不能筹集到足够的上学费用,可以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三是入学后不用愁。学校对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和申请资助的其他学生,将全面客观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和程度认定,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精准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解决突发临时困难问题,以临时困难补助为主;解决综合能力和生活补助问题,以勤工助学为主。最后,实践团的成员向姐姐送上了学校准备的给困难生家庭的500元慰问金。姐姐表示了对学校的由衷的感谢,姐姐代表刘同学表示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发展自己,不辜负学校及父母的期望。
至此,实践团的此次慰问困难生家庭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各位成员也开始踏上返程的路。
(管理学院/邱荣胜)




资助铸缘,惺惺相惜
今天进行的是本社会实践团队的最后一个任务——朋辈关怀。我与刘学长一样,有同样的家庭背景,同样来自交通不便的农村,但也同样身为东华学子。辗转近三个小时,由于学长的实习工作原因,我们没能见到今天朋辈关怀的主角——刘学长,但刘学长的姐姐接待了我们。刘学长的姐姐让我一见如故,仿佛就是自己的亲姐姐,同时我对刘学长又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或许我们曾经同样要强,想要走出农村的决心也同样强烈,最后也都成功地走出了农村。相遇便是缘,有相似的经历又能够互相帮助更是难得,我作为实践团队的一员代表学校给学长的家人送去关怀,学长的家人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倾力向我们介绍了学长的一些学习与生活经历,一切仿佛都似曾相识。虽然未能见到刘学长,但我想我们都一样,资助政策助我们走出农村,来到上海、来到东华,也让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产生惺惺相惜之感,希望我们所有受助学生能不忘关怀,砥砺前行。
愿本次朋辈关怀活动能为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划上一个圆满记号。
(管理学院/杨淑婷)
温情筑梦,勇敢飞翔
一路上披荆斩棘的我们来到了社会实践最后一站――朋辈关怀。朋辈关怀的主人公――刘学长的家在距离开封市内大约3小时车程的农村,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们团队送温情的激情丝毫不减。我们此次实践活动代表学校给本校贫困学子送温暖,不仅仅只是给刘学长带来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激励学长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以优异的成绩、不俗的成就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刘学长只是万千贫困学子中的一员,社会上还有很多我们素未谋面仍在贫困中煎熬的莘莘学子,我们需要社会的援助当然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觉醒、自立自强。愿贫困学子乘社会慈善援助之风勇敢飞翔,翱翔在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此次社会实践快要收尾啦,但希望慈善资助之花永不凋谢,撒下一路芬芳。
(管理学院/阮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