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厂参观,体验非遗文化遗产
发布人:吴朵  发布时间:2021-10-02   浏览次数:526

窑厂参观,体验非遗文化遗产

--东华大学机械学院赴湖北省黄冈市实践团

管窑镇位于蕲春县的西南部,地处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北岸,该镇素有“窑州”之美称,其制陶业远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是湖北省的马口、麻城、蕲春三大传统制陶产业基地中,唯一仍然保持生产状态的制陶基地,是湖北省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形成的管窑风格的拉坯、盘条、水花、刮花、堆花、跳刀、书画、灰釉等,简称管窑陶艺“八技”。

近年来,由于陶器的替代和人才的流失以及交通闭塞,繁荣一时的古镇一度陷入没落。

1 体验陶艺

724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在管窑镇窑厂体验了手工拉胚和盘条技术,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并且完成自己的作品。窑厂厂长安排了技术师傅教授全体团员如何拉胚、盘条,并且进行了演示和现场指导。实践证明,制陶工艺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一般陶器的工艺流程有配料、球磨、过筛、压制、练泥、拉胚成型、干燥、修胚、成型安接、晒胚、施化妆土、雕刻填泥、烧制、出窑、磨光、检选、成品。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讲究,没有几年的功底难以做出形状完美的陶器。经过亲身体验,实践团成员对非遗和手艺人产生敬畏之情。


2 实践团成员作品展示

傍晚时分,凉风阵阵。实践团成员在阮光升的带领下,前往陶钧陶艺工作室采访负责人肖主任。刚进入工作室,实践团成员就被琅琳满目的陶艺品所吸引。肖主任表示,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增补了5名“蕲春县管窑手工制陶技艺”县级传承人,其中就包括自己。据了解,为更好地管理和运营蕲春县陶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服务好入住孵化基地的陶艺大师、陶艺制作团队、陶艺青年回乡创业和就业,蕲春县管窑陶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采用的是企业主导运营、整合政府资源,集聚陶艺文化、引领陶艺创新发展,深度融合陶艺产业链、政策链和人才链。

3 采访肖主任

介绍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阮光升向肖主任采访了关于工业发展、制陶厂发展时遇到的问题、陶瓷行业和其他行业对推动管窑镇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等相关问题,肖主任一一进行了回答。

4 与肖主任合影

了解到宣传方面薄弱和政府关注度较低是目前阻碍管窑镇陶瓷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实践团成员表示将利用新媒体等多方面渠道为制陶厂进行宣传报道,帮助管窑镇陶艺文化走出管窑,走出蕲春,让非遗陶韵源远流长。

(机械学院/管敏 黄帅)

体验陶瓷艺术,感受非遗文化

今天我们实践团全体成员一起前往了当地的陶艺厂感受了一下我国的传统陶瓷艺术。看着一位老爷爷为我们简单演示了制作过程,觉得难度并不是很大,至少对于简单的物件来说难度应该不大,然而真正动手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不过换个角度想,难度大也是不错的,在一个地方持续制作几个小时,不过有没有成功做出来成品,至少我们的耐性得到了锻炼。

后来,又参观了一下成品售卖店。看着玲琅满目的产品,不知为何又想到了当地的经济状况。拥有非遗文化传承的管窑镇岚头矶竟是那般的“荒凉”。或许这是宣传的力度不大吧,在这边住的时间里,几乎没有看到有游客前来,相对于国内其他类似城市来说,差距可谓是天差地别。希望当地陶艺厂以后的宣传力度能够加大,也喜欢政府能够大力支持,保护非遗文化。

(材料学院/刘嘉)

要让古朴厚重的管窑陶器走出去

来管窑之前就了解到管窑陶器“器形古朴厚重,刻划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的艺术特征。在观摩管窑陶器烧制、体验管窑陶器制作后,更觉得管窑陶器名不虚传。我想,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管窑陶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古朴厚重的管窑陶器走出管窑,走出湖北,走向全国畅销闻名,形成属于管窑的地域标志特色品牌。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好好守护这些珍宝,这些祖先辛勤劳动的成果,让中国陶瓷的辉煌流传万代。

(机械学院/陶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