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尚的视角继承湘西的传统
东华大学“实践同行,迎湘而下”赴湖南长沙暑期实践团7月5日
服饰设计专业带给我们以解构的视角来理解一方文化。
我们在传统的湘西建筑群中,探访古城,路中会遇到许多身着苗家服装的本地人和游客,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但都与苗服结合地很和谐,在古城中或叫卖、或拍照、或静静地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悠然闲适。凤凰古城是苗族文化与外界交流的最大窗口之一,经过非常仔细地探索,我们依旧在这个已经比较商业化的古城中发现了一些仍旧保留着传统手工技艺的小店,有蜡染、扎染、银饰等等。我们在认真观赏这些匠人们制作产品的时候,也有热情的匠人会给我们做一些讲解,解答我们在看的过程中的疑惑,言语之中对作品的形成过程、不同纹样的特点等等都能娓娓道来,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们对每一个作品的尊重和热爱。
在古城里我们遇见了最多的是银铺,因为银饰便是苗族最重视的物件,有习俗叫“无银不成婚”,苗家人有独门的银饰锻造手艺,在2006年时,湘西的苗族银饰锻造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以银料为原料,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从工艺出发,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有錾刻和编结两种。錾刻工艺的银饰,银料多以实心的块或面材模压而成,呈现厚重的造型,在银片上錾刻精美的纹饰。编结工艺的银饰,银料是将银条拉丝而成,通过编丝呈现各式线状的纹饰,玲珑剔透。我们主要在工匠身边体验了锻打、擦洗和抛光的工艺,初步了解了银料在不同工艺下所呈现的变化,参观了很多成品银饰,耳环、项链多以编结工艺为主,而手镯则以錾刻工艺为主,而在古城里,最有名儿的就是沈从文送给妻子的凤凰模样的银项链,编织工艺使得凤凰细节丰富,却又不显沉闷,是设计和技艺的完美融合,所以,这也是最受游客喜欢的款式。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
我们参观了一个用手工蜡染来做染布的手工艺人,我们不仅看到了从白布再到入染缸的过程,同时我们也看到除了工整的染布以外,还有将水墨画染上布的蜡染布,同时因为现在潮流的发展。很多手工艺人也开始扎染衣服来吸引游客,不论是潮牌版型的服饰还是具有水乡特色的服饰扎染,都是对于传统技艺的再次沿袭,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时代可以让手工发展越加适合大众,这也是湘江的一大特色之一,我认为这是一个切入湘江与时尚的一个切入点,日后国潮的发展少不了民族的自信,崛起以及对民族自我的元素提升。